(期货直播室)沪锡库存告急,现货升水创年内新高
2025-11-17“老板,真的没货了!现在仓库里只剩最后5吨,还是客户预订的。”早上八点,广东某锡材贸易公司的采购经理小李,对着电话那头的供应商几乎是在哀求。这已经是他这周联系的第七家供应商,得到的都是同样的回复——没货。
与此同时,在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指定交割仓库,管理员老王看着空荡荡的货位直摇头:“我做仓库管理十五年,从来没见过锡库存这么低过。上周还有两百多吨,这周就只剩八十吨了。”
一、危机现场:库存见底,一吨难求
1. 库存数据触目惊心
截至本周五收盘,上海期货交易所锡库存仅剩85吨,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?
仅相当于全国2天的消费量
较去年同期下降92%
创下交易所成立以来最低纪录
2. 现货市场疯狂抢货
在华南有色金属交易市场,现货锡锭的报价已经疯狂:
现货对期货升水高达1800元/吨
有贸易商报出+2500元/吨的天价升水
“现款现货”成为唯一交易方式
一位正在市场抢货的加工企业老板苦笑道:“现在不是价格问题,是能不能买到的问题。我们厂子马上就要断炊了。”
二、追根溯源:危机如何酿成?
1. 供应端:四面楚歌
缅甸佤邦的矿场——这里曾经是中国锡矿进口的主要来源地。但自从去年当地政策收紧后,矿场负责人阿强告诉我们:“现在开采量不到从前三分之一,而且品位大幅下降。以前一吨矿石能提炼5%的锡,现在连3%都不到。”
云南个旧——中国的“锡都”,如今也面临困境。当地一家矿业公司的总工透露:“深部开采成本太高,安全投入越来越大。我们现在的开采成本比三年前翻了整整一倍。”
2. 进口渠道:雪上加霜
海关最新数据显示:
来自缅甸的锡矿进口量同比暴跌65%
印尼出口许可证发放延迟3个月
海运费用上涨200%
一位货代公司经理说:“现在锡矿的运输时间从45天延长到90天,而且运费贵得吓人。”
3. 需求端:新动能爆发
在江苏某光伏企业,采购总监给我们算了一笔账:“每GW光伏装机需要锡85吨,我们今年预计新增产能20GW,这就是1700吨的需求。”
深圳某电子企业的负责人补充道:“新能源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用锡量是传统汽车的3倍,这个增量远超我们预期。”
三、产业链实地见闻
1. 上游:矿主的烦恼
在江西某锡矿,矿主并没有因为价格上涨而欣喜:“价格再高我们也增产不了。环保投入、安全要求都在提高,新矿审批要三年,远水难解近渴。”
2. 中游:加工厂的困境
浙江某锡焊料厂老板指着停工的生产线说:“原料断供,这个月已经停产十天了。再这样下去,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。”
3. 下游:电子厂的无奈
东莞某电子产品制造商表示:“现在是在消耗最后库存,如果下周还采购不到锡锭,就只能停产部分生产线了。”
四、各方应对策略
大型企业的“特权”
某上市公司采购总监透露:“我们靠长单还能维持,但现货市场根本买不到货。现在是把明年的预算都提前用上了。”
中小企业的求生之道
组团采购,提高议价能力
改用替代合金材料
调整产品结构,减少用锡量
贸易商的谨慎
尽管手握现货就是赚,但多数贸易商不敢囤货。一位资深贸易商解释:“现在这个价格,进怕套,不进怕错。我们宁愿少赚,也要控制风险。”
五、专家把脉:这次不一样
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家观点:
“这次的供应危机是结构性的。过去我们说供应紧张,往往是因为短期因素。但这次,是资源枯竭、环保压力、新兴需求爆发三重因素叠加的结果。”
期货公司研究员的预判:
“根据我们的模型,这种供应紧张局面至少持续到明年一季度。现货高升水将成为常态,期货近月合约可能持续走强。”
现货企业的实战建议:
“建议下游企业:
适当提高原料库存周期
尽快寻找替代材料
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”
六、投资机会与风险警示
机会方面:
锡业板块上市公司直接受益
可关注相关替代材料企业
期货市场存在套利机会
风险提示:
价格高位波动加剧
政策调控风险存在
需求被抑制的可能
某私募基金经理提醒:“现在追涨需要格外谨慎。一旦供应有所恢复,价格可能会出现快速回调。”
七、未来三个月关键观察点
1. 缅甸政策变化
佤邦地区矿山开采政策是否放松,将直接影响国内原料供应。
2. 库存变化趋势
关注每周上期所库存数据,任何增库迹象都可能影响市场情绪。
3. 替代材料进展
其他连接材料的技术突破,可能改变锡的需求结构。
结语:危机的另一面是机遇
深夜十点,某锡业上市公司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。总经理在紧急会议上说:“这次危机对我们来说是挑战,也是机遇。我们要加快技术升级,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。”
而在千里之外的科研院所,材料学家正在加紧研发锡的替代材料。“这场危机正在倒逼产业升级,也许不是坏事。”他说。
库存告急的背后,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。对于身处其中的每个参与者来说,既要守住眼前的生存底线,更要着眼长远的发展之道。毕竟,机遇永远偏爱有准备的人。


